路通了、燈亮了、溝清了、管通了……
被占用作菜地、雞欄的公共地塊,設計成為了公共停車場,周邊的空地上,體育設施一應俱全……
公園的空地上,恰如其分地打了“補丁”——兒童游樂設施的鋪沒,彌補了原先公園內缺少的樂趣。
近年,三明市清流縣立足老百姓所思所盼,投入1000多萬元,推動“微改造”工程,通過一點一滴的改變,精雕細琢做足“繡花工夫”,把點滴工程做成了民生所向的“大項目”。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清流縣相關部門與社區進行回訪,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
來自背街小巷的點贊
10月9日,家住龍津鎮水東路100號的彭麗英,正在家中為小孫女洗澡。就在兩個月前,她制作了一面內容為:“微改造為民辦實事,利民惠民環境美”錦旗,送到縣文明辦。
彭麗英家的房子,是2010年在老宅基地基礎上翻建的。當時城區還沒這么大,這一片都是老房子,翻建后,新房子也就處在眾多新房子的中間,她家這片地,以及出門的小路,都變成了偏僻角落。
“家邊上的小路,每天放學的學生很多從這里過,路小且雜草叢生,極不方便?!迸睇愑⒄f。
今年6月,縣文明辦啟動的微改造,把彭麗英家邊上的小路,以及周邊一部分雜亂菜地,列為微改造項目點。一個月時間,小路清理干凈,硬化水泥路,路邊還溫馨地安裝了不銹鋼欄桿。
“路修好后,現在往這條小路走的學生更多了。”彭麗英說。因為周邊菜地修成了停車場,原先把車停在公路邊的車主,紛紛把車停在規劃好的停車場內,小路的使用頻率更高了。
“能夠關注到背街小巷的犄角旮旯,我為政府點贊。經過微改造,確實是環境美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方便了!”彭麗英說。
“老百姓滿意,就干!”
“微改造”項目啟動伊始,也存在一些雜音。
“錢不投在沿街大道門面上,反倒投到‘犄角旯旮’里,不值得!”“受益的只是少數人,多數人體會不到!”……
啰嗦怪話有,埋怨不公的也有。正是基于這樣的門面思維、大眾思維,背街小巷居民群眾的居住環境,一直以來沒有太大的改觀。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清流縣通過“近鄰懇談會”“鄰好志愿服務”“愛心敲敲門”等方式,多渠道與居民互動,對“微改造”項目的持續投入是否還要繼續堅持,做了深入的回訪。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群眾對于“微改造”后的環境十分滿意。
老百姓的滿意,就是干事的底氣!
“不要管錢投到哪里去?只要老百姓滿意,我們就往哪里投!”話斬釘截鐵,事情干凈利落。第三期“微改造”項目馬上安排,馬上啟動,持續堅持的目標,就是徹底消滅背街小巷的臟亂差,還群眾一個清朗干凈的居住生活環境。
在關注環境整治的同時,清流縣政府部門還兼顧到了群眾性體育、休閑等微改造項目需求,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適當地對原有的公園基礎設施打了一些“補丁”,比如在九龍公園、50米大道等地,增設了兒童游樂設施,讓廣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微改造的覆蓋面和實用功能。
“人居環境堵點在哪里,‘微改造’就指到哪里!”
城區微改造工程,受到群眾一致好評,鄉村普遍性存在的人居環境問題怎么辦?
借鑒城區微改造項目的成功經驗,清流縣相關部門整合環境整治、鄉村振興、銜接專項資金等多方資金,對鄉村進行持續性分階段的微改造大提升工程。
龍津鎮供坊村位于城郊,村內新舊房屋交錯,弱電桿線纏繞如蜘蛛織網,老宅基地斷壁殘垣隨處可見。村民隨意圈地種菜,環境臟亂差現象嚴重。
今年來,村里整合資金,對村內的桿線、立面、管道、道路進行微改造。“改造初期,村民的工作最難做。”村支書葉桂萍說。因為常年無意識的侵占,村里的一段殘墻,一片菜地,都被打上私有的標簽,要說服村民放棄,困難重重?!白罱K還是做通了工作,微改造得以順利進行下去?!杯h境整治后,路好走了,燈更亮了,墻更白了,常年纏繞在頭頂上的弱電蛛網下地了,村民們由衷的滿意?!艾F在大家見到村里的干部,都是一個勁的稱贊!”葉桂萍說。
與供坊村葉書記有同感的,還有里田鄉里田村的李榮女。在距她家50米的地方,是村子的中心,這里同時也是老年人白天聚集聊天的地方?!耙郧斑@里是一片爛泥地,晴天飛塵,雨天陷車?!?9歲的李榮女說,今年初,鄉里啟動微改造,進村入戶征求大家的意見,把這片地作為微改造的項目點。“一個月就改造好了,瀝青硬化后的這片地,干凈清爽,再也不會出現原來臟亂現象了。”李榮女說。(楊穎 鄧文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