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他們或奔忙于田間地頭,在農業技術創新領域勇攀高峰;或在企業和科研機構間牽線搭橋,促成一系列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或數十年如一日投身于醫療事業,救死扶傷之余不忘科研…… 他們是泉州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代表,在泉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中國網海峽頻道與泉州市科協聯合推出“點亮‘泉’城星火 禮贊科技工作者”主題報道,致敬所有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致敬刺桐大地上的星火!
戴聰杰,博士,泉州師范學院科研處處長。 從1988年分配到泉州師范專科學校(現泉州師范學院)任教后,35年如一日,愛崗敬業,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身邊同事和朋友看來,他不僅是一位稱職的教師,更是一名成果斐然的科技工作者。
勇挑重擔 兩度出征南極
戴聰杰的履歷上有光輝的一筆:曾兩次赴南極參加科考工作,分別是2005年被選為中國第21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2007年8月作為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參加澳大利亞南極考察項目 “早春期間東南極海冰物理過程的調查項目(Project No 2901)”。
兩次的南極考察,給戴聰杰平凡的人生增添了些許神秘的色彩,他回憶,第一次南極之行是度夏考察,于2005年1月3日從北京出發,一路乘坐飛機,經法國巴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智利圣地亞哥、彭塔,然后乘坐智利空軍飛機到達南極喬治王島,目的地中國南極長城站就坐落在該島上。第二次南極之行是冬季海冰考察,于2007年8月27日晚啟程,先乘飛機到澳大利亞悉尼、堪培拉、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然后乘坐澳大利亞Aurora(南極光)號破冰船向南極進發。伴隨他一路走過的是南極的冰和雪,南極的暴風和冷冽、南極的日出和日落、南極的動物和極光。這冷得讓人發顫、美得讓人眩暈的南極,讓他的考察既歷盡艱險,又充滿樂趣。
戴聰杰說,讓他感到特別自豪的是他的兩次南極考察、分別讓代表所在城市的泉州晚報社社旗和代表工作單位的泉州師范學院校旗飄揚在南極的上空,并讓兩次考察的全體隊員分別在兩面旗幟上簽名留念。他將在南極期間經歷和感受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并配合相關媒體完成有關南極考察專題的系列報道共40余篇,10萬余字,不僅把美麗南極的冰花雪景、動物、極光紹給觀眾,也將全球變暖導致南極冰層年消融速度近10年來激增了75%的嚴重事實告訴觀眾。
戴聰杰在南極 受訪者 供圖
百場科普 分享南極故事
從南極回來后,戴聰杰常年致力于從事科普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在市科協等單位的積極組織和牽線搭橋下,如今已經開辦了200多場(線上和線下)和南極有關的專題科普講座。
今年5月,2023年“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福建省校園巡講活動暨福建省“科普希望行”在泉州舉行。院士、專家們用圖文并茂的課件、生動形象的視頻,為師生帶來一場場精彩的科普講座,近兩千名師生參加此次“科技盛宴”。戴聰杰教授應邀以《走近神秘南極》為主題開展科普講座,讓同學們透過一張張精美的ppt與南極來了一場“親密接觸”。
開展這樣的科普講座,戴聰杰已經駕輕就熟。今年2月,他來到南安埭頭小學開展了一場同題講座,他通過精美的照片,以生動有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大家講授了來自南極的神秘海洋生物,介紹了南極的發現和考察的四個時代,以及我國的南極考察事業及其戰略意義;為孩子們講述了自己參加的兩次南極科學考察,為孩子們揭開了南極的神秘面紗,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來自南極海洋的好奇種子,點燃了孩子們的科學夢。
戴聰杰在學校開展《走進神秘南極》科普講座 受訪者 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泉州市科協、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聯合舉辦“走近神秘南極”主題科普講座,164名中小學生參加現場活動,在線上線下都收獲良好反響。講座中,戴聰杰以“神秘南極離我們并不遙遠”為題,透過嚴謹平實、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南極的發現、我國南極考察事業及其戰略意義、南極科考的體驗與感受三個部分。該活動是泉州市科協打造的“科技社團講科普”品牌系列活動之一。活動主辦方認為,南極科考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更有激勵民族精神、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的政治和社會意義,因此該活動既是一場接地氣的南極科普知識講座,又是一次特別的愛國主義教育。
走學校,赴企業,進機關…… 十多年來,同樣主題的講座戴聰杰已經講了數百場,而在他看來,培養科學精神,要從娃娃抓起,因此他每次與孩子交流時,總是不厭其煩地解答小朋友地各種科學問題,當年有些聽他講座的孩子,有的如今也考上了大學,有的已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相關科研工作。在戴聰杰看來,如果自己的南極科考經歷能夠引領年輕人求知、探索的科學精神,就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領銜科研 力促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泉州師范學院科研處負責人,戴聰杰主要從事動物生理生化、浮游生物生理生態方面的研究,他還擔任泉州市生物學會理事長,而除了在科普領域方面的貢獻,他的科研履歷也讓人眼前一亮:先后主持各級各類項目10余項,其中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大黃魚乙酰輔酶A羧化酶的基因克隆、定位和功能研究”,主持并完成包括福建省服務海西建設重點項目“泉州灣濕地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在內的省級項目7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省級項目5項,市級項目12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從事科技共工作多年的戴聰杰深知,科研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為此他為學校的科研工作定下了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以爭取重大科研項目、形成標志性科研成果、建成重大科研創新平臺為三大發展目標,聚焦產業需求,加強學校科研戰略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創新組織模式,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培育創新團隊,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促進成果轉化,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用高水平的科學研究促進高質量的高等教育發展……近年來,一張張藍圖正在戴聰杰和學校科研團隊的努力下,逐漸變為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戴聰杰還有一個身份:省級科技特派員,近年來,他在科技助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南安市羅東鎮新明養殖綜合場是一家專業從事蛋雞養殖及雞蛋銷售的現代化農業企業。企業同時也是泉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泉州市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福建省農業產業化省重點龍頭企業。 然而就在幾年前,這家養殖場還面臨著產量不穩定、雞蛋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在科技特派員泉州師范學院戴聰杰教授的幫助下,養殖場全面實現了升級改造。”該養殖場負責人劉泉發說,科技特派員讓他的養殖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兩次南極之行可謂歷盡千辛萬苦,但就取得科研成果而言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同時也在用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的學生,求知的路雖然苦,但結果卻是快樂的。”雖已臨近退休,但戴聰杰依然斗志昂揚,他說,無論教書還是科研,自己仍將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許澤龍 王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