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少數民族大學生實地沉浸式體驗莆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百川歸海,華夏同根。10月24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工程系組織近30名少數民族大學生走進莆田市博物館、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等地方,開展“文脈千年?融通互鑒”文化之旅活動,讓少數民族學生沉浸式感受莆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增強文化認同,更好地融入莆田當地的學習生活環境。
湄職院少數民族大學生參觀莆田博物館。
走進莆田市博物館,在莆田歷史文化陳列館內,講解員為同學們娓娓道來莆田的前世今生,用大量的文物資料向同學們敘述了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莆田城。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使現場的同學們感嘆莆田文化資源豐富、生動又多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在市博物館內,該系學生黨支部書記張望濱以“弘揚傳統文化,共話民族團結”為主題,圍繞歷史文化脈絡為少數民族學生講授了各民族之所以能夠團結一心抱在一起、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宛如家庭共成一體,在最深層次上源自文化認同提供的精神感召、價值取向和意義追尋。
“在這里,我們一起探尋莆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內心十分感動。中華文化根深葉茂、博大精深,卻一脈相承,發現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是融合發展的,比如文學、服飾等。”該系維吾爾族學生阿麗米熱·艾合麥提江說道。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漫步老街,踏著石板小路,師生一同在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探尋莆田市非遺文化。在木雕傳習所,大家看到莆田木雕巧奪天工的文創品驚嘆不已;在莆田小吃店,大家開心品嘗各類美食;在莆田方言區,同學們學說莆田方言,大家被彼此不標準的發音逗笑……一路體驗一路歡歌笑語,大家深刻體會到非遺融進百姓生活的樂趣無窮。
湄職院少數民族大學生走進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體驗莆田非遺文化。
同心共育“石榴籽”,真情澆灌“團結花”。近年來,自動化工程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立德樹人全過程,開展“石榴籽·中華情”為主題的新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進民族學生“五個認同;成立“自·家”輔導員工作室,配備專職少數民族輔導員,教授少數民族學生心理技能并為其提供情感支持;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申請生活補貼,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生活習俗,為其設立飲食窗口;舉行少數民族學生專場職業技能競賽,提升其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考取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助力就業,不斷教育他們愛黨、愛國、愛校,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吳偉鋒 呂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