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關乎民生、連著民心。石獅市充分發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依托網格沉入一線、進企入戶問需于民,聚焦“一老一小”大文章,著力讓這一民生要事在鄰里中心找到“解決方案”,用民生溫度檢驗主題教育深度。
辦好“食”事 讓老年人幸福養老
后花社區“黨建+”鄰里中心一樓的“長者食堂”,正常十一點半開餐。因為平時來吃的有80多個老人,因此,一早,村民許作甘等人就會過來幫忙,澆花清掃、擦洗桌椅、準備食材。
“社區人口2000多人,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400多人,而且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出國或在外經商打拼。因此,在籌建鄰里中心時,大家都覺得要重點解決‘老有所養’問題。”后花社區黨支部書記許奕家介紹。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后花社區將一棟集體閑置資產改造為“黨建+”鄰里中心,在一樓專設“長者食堂”,并于今年10月10日正式開餐。“平時兒女都在外面,中午家里就我一個人,來這里吃飯,人多更熱鬧,菜色也更豐富。”運營多日來,這幾乎是就餐老人們的共同心聲。
與后花社區“長者食堂”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鴻山鎮東埔三村“黨建+”鄰里中心的敬老院。“除了聘請專業人員照看,我們每天都有一名村‘兩委’來輪值。”東埔三村黨委副書記邱華表介紹,每天中午有多少老人吃飯、哪幾位老人不來吃、具體是什么原因,這些都要了解得清清楚楚,“通過盡心管理,讓老人安心、讓家屬放心。”
用入住的張素珍老人的話說,“真的是很幸福,我自己愛來,家里也支持我來。”
除了“食有所安”外,身體相關指標是否正常、患病能否就近得到診治,是老人們及其家屬關心的另一個焦點。
建立醫療幫扶關系后,鴻山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每周都會定期到東埔三村“黨建+”鄰里中心的敬老院坐診。“幫老人量量血壓、測測血糖,30幾個入住老人的‘健康檔案’,可以說都記在醫生的腦中了。”邱華表坦言。對于需要服藥的老人,醫生也會一并帶過來,“因為是定期開,老人有沒有按時吃,醫生一看都知道。”
為了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水平,目前,東埔三村還在敬老院二樓新設置了“健康小屋”,“通過黨建共建,推動市鎮兩級更多優質醫療資源定期下沉,讓老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邱華表說。
辦好鄰里“小”事 讓孩子們樂享童年
既要顧老,也要顧小。“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是否有保障,是許多家庭操心的另一個重點。如何更好幫相關家庭減輕后顧之憂,也成為石獅多個“黨建+”鄰里中心共同的發力方向。
“之前下網格、進企業走訪時,不少家庭都反映子女周末‘沒處去’,容易沉迷于看電視、刷手機,希望就近有好一點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課業有輔導或拓展其他課外活動。”鴻山鎮蓮厝村黨總支書記胡連雄直言。
為此,蓮厝村在“黨建+”鄰里中心三樓,專門打造了托教服務陣地。“正在和團市委、閩南理工學院方面溝通,確定周末要開設哪些課程,很快就可以正式啟用了。”胡連雄介紹,前期摸排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時,包括本村村民、轄區周邊企業在內,有100多個孩子存在周末課業輔導或拓展興趣愛好的需求。“針對這樣的實際,我們通過與閩南理工學院結對共建,推動在蓮厝設立支教服務點,常態化開設周末課堂,幫村民和企業職工解決子女周末看護難題。”
秉持同樣初衷的,還有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黨建+”鄰里中心二樓的托教中心。“從初期摸底來看,企業已經入駐的舊改區,不少員工子女都有托教需求。等新建的石獅網商園投用后,這方面的需求還會加大,能否未雨綢繆提前解決,既關系到企業招工留人,也影響園區的整體營商環境。”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黨委書記楊安雅介紹。因此,通過整合產投集團資產,引入社會托教機構,提供普惠型托教服務,這一園區型鄰里中心正加快完善幼有所育功能。目前,現場基本完成了教學場地建設和相關設備配置。(王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