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泉州市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召開,泉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德雄,泉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梓杰,泉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吳鵬森,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邱江鴻出席,介紹泉州市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有關情況,并回答提問。發布會具體內容如下:
經營主體準入更加便捷
一是準入門檻更低。推行住所自主申報制、集群注冊、住所(經營場所)標準化、“一照多址”等多項改革,降低準入門檻。
二是登記流程更快。推行“一窗通辦”“免申即辦”“多證合辦”等改革,實行“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合并審批”,減材料、減時間、減環節;實行個體工商戶開辦全程“一網辦”“零跑腿”,有力促進全市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截至10月底,全市經營主體150.69萬戶,連續十年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三是政策幫扶更優。加大“個轉企”扶持力度,支持保留字號、延續許可審批,今年來共有506家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在全省率先試點“歇業備案”制度,經營困難市場主體可以申請歇業,保留主體資格,今年來共有46家企業辦理歇業備案。
市場競爭環境更加公平
一是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查辦不正當競爭案件22起,罰沒243萬元。
二是落實公平競爭。組織全市各級各部門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確保市場公平競爭。
三是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組織供水供電供氣企業、商業銀行開展自查自糾,清退違規收費金額138萬元,查處案件3起,罰沒223萬元。
四是強化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常態化綜合治理,督促平臺經營者落實主體登記、產品質量等責任義務,強化對早期違法行為的約束和糾正,督促平臺企業依法履行經營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五是在全省率先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制定不予處罰清單135條,推行“首違不罰”“輕違不罰”。制定信用修復8條措施,讓受罰經營主體盡快恢復經營。措施出臺以來,全市移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或取消個體工商戶異常狀態標注15.23萬戶;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516條。
中小企業質量幫扶更加到位
一是編制《泉州市質量強市建設規劃》,制定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行動方案,積極爭創質量強國標桿城市,泉州市連續7年在省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獲評A級,晉江被國務院表彰為“2022年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成效突出地方”。
二是組織11家企業申報第八屆福建省政府質量獎,6家企業申報第五屆中國質量獎,這是2016年以來我市在中國質量獎評選上的新突破。
三是對標國際國內,支持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今年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75項,行業標準15項。3項企業標準獲評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
四是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質量提升工作,首批確定45家光電產業制造、鞋業制造、建材產品、紡織服裝制造等行業小微企業,幫扶指導建立或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專利發展與保護更加有力
一是從創造端發力,率先建設專利授權“快通道”。泉州市成為省內第一個同時擁有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的城市。通過市保護中心專利授權周期比普通渠道縮短90%以上,全市年度專利授權量連續12年居全省第一位。
二是從運用端發力,率先推出專利轉化運用“新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安排一千萬元設立風險補償金。2022年以來全市新增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近20億元,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
三是從服務端發力,率先優化專利發展“軟環境”。針對泉州市民營企業傳統行業居多,高價值發明專利少的問題,泉州市市場監管局研究出臺《關于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2023年全市新增4項中國專利獎,全市累計有44個、39個專利項目分獲中國專利獎、福建省專利獎;探索“企業出題、高校科研院所解題、運營機構促對接”的模式,讓創新主體與市場主體專利高效合作,推動全省首單專利開放許可交易2022年底落地泉州。
四是從保護端發力,率先交出專利糾紛快處“新答卷”。在全市布局設立20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與泉州知識產權法庭同頻聯動、同向發力,全方位、多維度構建大保護立體化格局。拓展糾紛多元化解渠道,搭建“調解+確認”機制,共建知識產權保護“防火墻”。在省內率先制定實施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簡易程序、外觀專利侵權判定指引、專利侵權取證固證指引,推動裁決案件“繁簡分流、簡案快處”,辦案周期由3個月縮減至30日;構建專利侵權糾紛市、縣兩級聯動調解機制,打造“1(人民調解委員會)+14(行政調解機構)+N(行業協會專業調解)”的調解體系,建立“訴調對接+調處對接+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等系列協同保護機制,調解案件平均周期縮短至約25天,最快7天。
福建省首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緊密圍繞泉州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為全市智能制造和半導體產業領域創新主體提供專業、高效的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服務。泉州保護中心推出了系列配套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創新預審工作機制,助推創新成果快速獲得保護。2023年1-10月,累計接收專利預審案件1283件,同比增長173.6%,預審合格967件,同比增長222.3%,新增授權786件,同比增長291%。
二是建立多層級質量保障體系,有效提升創新成果專利質量。經泉州保護中心預審的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授權率達到86.9%、98.6%和100%。
三是主動對接企業,專利預審服務惠及面持續擴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預審政策宣講,走訪高新園區、行業協會、重點企業等單位超200家,遴選7家研發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共建預審員實踐基地,累計服務企業975家,覆蓋全市13個縣(市、區)。
《關于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主要內容
近期,泉州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市財政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以提升專利質量水平、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主線,加強對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和公共服務的鼓勵和引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現知識產權價值?!度舾纱胧饭?條,涉及4個方面內容。
一是在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方面,提出要發揮泉州市保護中心優勢,促進發明專利快速授權和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大高價值專利培育力度;
二是在增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方面,提出要深化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優工作,建設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實驗)區;
三是在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效益和管理能力方面,提出要優化知識產權交易運營服務供給,對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交易運營服務平臺,一次性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鼓勵專利與技術標準融合發展、支持知識產權金融創新。
四是在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方面,提出要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積極發揮泉州市對臺優勢,促進兩岸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
關于高價值專利培育問題,《若干措施》明確,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和布局,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專利質押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對泉州市各類專利權人新增維持年限超過10年或新獲得單件質押融資超1000萬的有效發明專利一次性獎勵1萬元,每個單位每年一次性獎勵總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
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措施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精神,今年10月,泉州市市場監管局制定了《關于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五個方面出臺了18條具體措施。
一是優化民營經營主體準入。包括:持續提升開辦便利度、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優化食品經營許可審批流程、支持藥品零售企業重組以及簡化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告知手續。
二是提升民營經營主體綜合競爭力。包括:實施質量技術幫扶、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推進小微企業認證提升、加強企業合同信用行為管理與服務。
三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包括:加大高價值專利培育力度、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提升打假維權服務水平。
四是創新監管執法方式。包括:優化信用修復服務、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五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包括:促進平臺規則透明和行為規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
其中,《關于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主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以更優的服務進一步增強民營經營主體的獲得感,二是以更大的力度進一步扶持民營經營主體創新發展,三是以更好的環境進一步穩定民營經營主體發展預期。
健全寬松有度的信用監管機制
泉州市市場監管部門聚焦經營主體受到失信約束影響大、對修復流程不了解等情況,通過優化信用修復服務、開展信用合規指導等舉措,健全寬松有度的信用監管機制,最大限度消除企業因失信記錄在融資信貸、市場交易等方面受限的負面影響。
一是抓服務提質,打造規范便捷的信用修復流程。出臺“優化信用修復八條措施”,聚焦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優化信用修復服務。
二是抓信用賦能,打造正向反饋的信用培育機制。從合規制度制定、風險識別、風險應對、信用修復、信用培育等方面引導經營主體提升誠信意識和信用合規能力。推進信用合規正向激勵機制,在質量獎、專利獎等評選中,把信用合規情況作為考量因素。
堅持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建設
泉州市市場監管局長期堅持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以破解制約營商環境的關鍵瓶頸為重點,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免于處罰、減輕處罰,目前出臺了市場監管領域不予處罰清單事項135條,同時制定《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領域不予處罰和減輕從輕處罰適用規則》,圍繞“教育為主、重在糾違、苗頭預警、輕違告誡”,充分體現市場監督管理預防與懲戒、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今年以來,泉州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指導經營主體自行糾正違法行為,實施不予及減輕行政處罰案件1184件,減免行政罰款數額1957.02萬元,有效減輕了行政相對人的罰沒款負擔。(陳紹峰 趙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