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11月29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漢服、簪花DIY體驗活動在人文學院《詩經選講》《文創項目考察》兩門課共同開展的課程思政實踐課上舉行,衣袂飄飄,佩戴簪花,一顰一簇間,頗具仙姿的仰恩學子為師生帶來穿越時空、令人震撼的傳統文化盛宴。
授課教師展示簪花 柯曉軍 攝
寧德鹿鳴漢文化工作室吳筱婉、賴麗娜向同學們講授漢服內涵與發展歷史、漢服的禮制、漢服傳播與影響、著漢服行古禮、佩戴簪花的習俗等方面介紹了中國漢服文化,并讓同學體驗穿著漢服、DIY簪花。老師邊講解邊讓穿著不同朝代漢服的同學示范,從商周到明末,漢服不同的特點、所包含的等級制度、禮儀文化隨著歷史的時間軸緩緩流淌而來,配合音樂、視頻,課堂氣氛熱烈、生動形象。
授課教師展示漢服 柯曉軍 攝
今生戴花,來世漂亮。文化創意實驗班學生孫玉婷帶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簪花說,簪花寄托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歷經千年不衰,成為一種特定的民俗符號,在中國的審美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記,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有義務守護、傳承這些民俗文化。
授課教師向同學們展示皇冠 柯曉軍 攝
衣以養形,禮以修身。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劉偉昱說,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讓傳統服飾文化與禮儀文化融入課堂,可以加深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同時思考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與創新,這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師生體驗簪花DIY 柯曉軍 攝
人文學院院長歐怒表示,學院主動適應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改革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創新融合方法,發揮教學主體作用,將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相互融合、專業課程與選修課程相互協同、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詩經選講》課程是學院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點建設的新課,旨在引導學生從經學、史學、文學的角度學習《詩經》,此次課程思政實踐活動希望通過服飾、禮儀等別樣的方式喚醒大家對中華文化根源的認識和覺醒,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洗禮和熏陶,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愛國情懷,提升審美認知水平,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承者和創新者。(柯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