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巖韻”是武夷巖茶的獨特魅力,古往今來讓無數人趨之若鶩。巖韻是什么?巖韻源自哪些方面?在“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已經成為新時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的背景下,巖韻之于武夷巖茶發展有哪些意義呢?帶著這些疑問,年終歲首,中國網海峽頻道攜手武夷山市武夷街道開展“何以天心 探尋巖韻”主題新春走基層采風活動,走進巖韻源頭武夷街道天心村,探尋巖韻背后的茶產業傳承發展之路。
碧水丹山育奇茗,而武夷巖茶名冠天下,卻離不開天心村人一代又一代的堅守、傳承與發揚。巖茶是集品味與千年制茶技藝于一體的“珍木靈芽”,如今的現代設備逐漸融入巖茶的揉捻與烘干等工藝流程,讓武夷巖茶制茶技藝更加成熟,制茶技術更加先進,此外還衍生了專精巖茶的農學院,巖茶具有了走向規模化與標準化的條件。
規模化、標準化是武夷巖茶的必由之路嗎?對此,天心村“巖韻宗匠”——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武夷山市天心巖茶協會會長、福建武夷山北巖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宗燕有著自己的看法,對于源自核心產區的武夷正巖而言,巖韻是它的核心競爭力,而“巖韻”正是巖茶個性化、生命力的代名詞,一味追求標準化,便會讓人遺忘了真正的巖骨花香。
吳宗燕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 蔡瑛 攝
巖韻自天成,是不可復制的大自然生態
“巖韻來源水土,是小氣候、小環境才有的。”巖茶具有極強的風土屬性,是一種對微觀自然環境高度敏感的產品,要講究時令、土壤、光照與茶樹生長狀態。同一山區的巖茶,不同的山頭、山體、山中、山下,甚至南北方位不同,風味都是不盡相同。也正是得益于此,巖茶的風味呈現,復雜多樣,在所有的茶類中是無出其右的,這份復雜性代表著大自然延伸出的不可復制的生態,是“正巖”成為頂級茗品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一泡茶的巖韻成與否,巖茶生長品質是基礎,也是先天決定因素。“不同山場的茶,味道都不一樣,巖韻是一種很活的東西,不要用標準馴化它。”吳宗燕說道。若是為“正巖”茶的制作工藝、風味呈現制定統一標準,這便讓巖茶失了“巖韻”,失了“本真”。
另外,吳宗燕認為,“巖韻”所體現的巖骨花香,巖骨就是山場,花香就是技術,山場是最核心的,技術僅僅是輔助,二者排序,技術是排在后面的。因為,為品巖茶風味,僅靠天心村內有限的“正巖”產量只能滿足金字塔頂端的很小一部分消費者,根本無法以量形成規模化的市場影響。
傳統歷久新,以恪守為使命
“我一定要做傳統型的。”什么是傳統?是堅持不被標準定義的巖韻,是堅持古法獨特的炭焙工藝,是傳承巖茶從古至今的香味記憶。如今制作巖茶,講求各道工序都能掌握融通,“按照以前巖茶制作的傳統,一個人只能做一件事。學徒學做青,那就是一輩子都做青。”吳宗燕說道。專心只做一道工序,專注只研究一道工藝,才能到達臻境,爐火純青,從極簡到極致。正是像吳宗燕這樣的巖韻宗匠,以恪守傳統為使命,守護這一方碧水丹山,才能留得住正巖的精與魂,讓巖茶在現代動蕩的市場中依舊屹立,不斷煥發蓬勃的生機。巖韻自天成,來源水土,經過一代又一代天心村人的堅守,似乎又為巖韻注入了新的詮釋,那就是傳承,將傳統技藝深植于人的記憶中,讓每一片茶葉都講述著一代又一代茶人畢生追求傳統技藝的篤定。(劉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