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來,南安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將“鄉村振興”專項作為南安市委、市政府“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17個重點專項之一,持續深化“建功新時代 機關作表率”主題實踐活動,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努力構建“宜居宜業、村強民富、全域和美”南安特色鄉村振興新格局。
回望過去的一年,南安市農業農村局在南安市直黨工委的精心指導下,通過“四個堅持”以黨建工作推動發展、服務群眾,推動機關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切實將黨建“引領力”轉化為鄉村振興“源動力”,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南安市農業農村局代表福建省在農業農村部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做典型發言
南安市蓬華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和2023年度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名單,水頭鎮樸一村入選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培育對象,并在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農村建設品質提升業務培訓班和泉州市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和美海絲僑鄉暨“一縣一溪一特色”現場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
蓬華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一)堅持系統性謀劃,鄉村振興打開新局面。全面推進27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11個省級示范村創建村、30個泉州市縣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創建,重點抓好四條高質量發展示范線、大盈溪“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項目,水頭、石井、蓬華3個“五好”鄉鎮和省新、侖蒼、英都、梅山、向陽5個整鎮推進創建鄉鎮建設。
一是強化航線引領。嚴格落實“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機制,健全完善市領導、鄉鎮黨政領導掛鉤村制度,形成領導帶頭、整體聯動、統籌推進的格局。
二是強化分類推進。出臺《南安市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文件,創新實施“宜居型、示范型、精品型”和美鄉村創建活動,以“1234”為工作重點:堅持黨建引領,主攻農村美、農村富兩大方向,實施鄉村美化、產業培育、標桿創建三大行動,突出資源整合、項目帶動、人才支撐、考評晉位四項機制。市鎮村三級高效聯動,梯次化、差異化推進和美鄉村創建,推動鄉村從宜居型,向示范型、精品型迭代升級。
三是強化資源整合。籌建鄉村振興促進會,實施“我的家鄉我來建”“萬企興萬村”“萬賢扶千戶”等活動,推行鄉賢反哺、村企合作等運營模式,動員全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二)堅持協同性配合,試點示范打造新標桿。依托6個專項小組,通過調度會,健全完善多部門一體化聯動的協同推進機制,文體旅商多元融合多點開花。
一是休閑農業添亮色。樂峰鎮湖內村上榜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翔云鎮沙溪村獲評2023年福建省美麗休閑鄉村、向陽鄉首佳山農莊獲評福建省美麗休閑農業示范點。
樂峰鎮湖內村獲評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二是傳統村落增底色。石井鎮奎霞村、英都鎮良山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蓬華鎮華美村、水頭鎮埕邊村、石井鎮奎霞村3個村被確定為泉州市推進傳統僑村保護開發試點村。
石井鎮奎霞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
三是三產融合顯本色。推動豐州鎮、東田鎮桃園村申報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和金牌旅游村。推動水頭五里橋古街改造提升,加快蓮塘城郊田園綜合體示范項目建設。眉山觀山村、天柱山香草世界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水頭鎮“上林村—樸一村—埕邊村—巷內村”線路獲評泉州市第三批市級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線。
(三)堅持持續性保障,銜接工作躍升新水平。堅持“四個不摘”,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是持續加大要素保障,把鄉村振興作為財政支出優先保障領域,2023年以來多方籌集資金9億多元,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相適應。加強土地保障,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疊加實施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試點等,激活農村閑置土地、集體資產。
二是持續健全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創新設立“防止返貧監測”網格化場景運用模塊。2023年至今下發鞏固拓寬脫貧成果專項資金4590.64萬元,緊盯脫貧不穩定、邊緣易致貧以及出現病災意外事故等情況的人口,依托基層網格化體系開展常態化拉網式排查,入戶排查近1328戶次,全市4341戶脫貧戶穩固提升。
三是持續鞏固拓展山海協作成果。連續11年支持古田縣1.57億元,結對幫扶的1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集體收入從2020年的313萬元增至2022年的601萬元、三年實現翻一番。古田縣入圍“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四)堅持穿透式督導,和美鄉村激發新活力。
一是晾曬比拼顯成效。把鄉村振興納入鄉鎮(街道)分季度差異化績效考核,開展穿透式拉練比拼,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及市委副書記分別帶隊赴鄉鎮督導,一月一推進、一季一路演,首次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
二是“121”行動促提升。全市同步開展“121”村莊清潔行動,各鄉鎮(街道)以村為單位,每月組織開展不少于2次的村莊衛生集中大掃除,養成一個良好衛生習慣。(張雅媚 林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