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上個月得到86分哦,上了紅榜,這是大家對我工作的認可。”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池園鎮店前村民汪義國一邊打掃門前落葉,一邊高興地說,這個月,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得分更高。
村民口中說得“紅黑榜”,其實就是閩清縣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設置的一種評比公布榜。它的內容涉及到“門前三包”、垃圾分類和自愿者服務三大類12個小項分數標準。每項指標都有相對應的分數。比如池園鎮以村居為單位,凡主動參加村里自愿者服務,一次得5分,門前三包做得差者扣5分。做好一項,得分一次。各村委按每個月積累分數量化考核,綜合評比高分低分,次月上旬公布。總分達到85分以上農戶,當月上紅榜,除了相應的積分物品兌換外,村里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六十分以下的“差生”,村里限其七天內一次整改到位,否則將被列為“黑榜”公示。
走進池園鎮店前村寨頭自然村黃家大院,房屋粉刷一新,窗明幾凈,柴垛擺放有序,雞鴨統一歸欄喂養。
“經過幾番整治后,院子環境衛生確實比以前干凈多了,鳥語花香,綠意盎然,住在這里的空氣比城里還好。”戶主黃應芳一邊擦洗門板,一邊說,現在村里實行積分制兌換物品,價值不算高,但是上紅榜有面子,黑榜臉上無光。要想有面子,平時多付出,來日有名氣。
“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最難改變的是人的思想觀念,改變最大的也是人的觀念。”店前村黨支部書記黃家忠說,村里開始推行“門前三包”時,很多村民不習慣,亂扔亂倒垃圾現象時有發生。為此,村里從整治“臟亂差”入手,在前期開展環境整治“積分制”基礎上,延伸設置“紅黑榜”。旨在正面激勵為主,反面警示為輔,表彰先進,督促后進,讓村民樹立“主人翁”意識,由“要我干”轉變成“我要干”,讓整治效果持續提升。
迎著春寒料峭,店前村五六個村民手執竹帚,正在打掃村文化中心的垃圾,雖然氣溫低,但個個干得滿頭是汗。“過去認為自己一大把年紀了,清理衛生是村干部的事。這次通過學習,認識到整治環境人人有責。”今年七十來歲的黃能海說,今天是村里自愿者活動日,我也要力所能及參與,一次可攢5分,慢慢積累,聚沙成塔。
在黃能海看來,“紅黑榜”是村民們關注的話題。它就像一面墻上的“鏡子”,誰好誰差,一目了然。大家對照自己,比比人家,找出差距,爭取補上短板。
閩清縣人居辦相關負責人說:“紅黑榜”的評比制度,主要要把考核、評議與監督機制結合,逐項落實到實處。通過結果公示,掛鉤福利與獎勵,讓干得好的人“既有名又有利”,干得不好的人“紅臉出汗”,查找原因,迎頭趕上。據店前村黨支部書記黃家忠介紹,該村開展“紅黑榜”活動一年以來,效果顯現。全村公示上紅榜61人次,黑榜26人次,評選文明家庭52戶,美麗庭院5戶,進一步提升了鄉村文明形象。(陳其彬 黃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