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晴,走進延平區夏道鎮吳丹村的高標準農田,幾架旋耕機正在此起彼伏地奏著春耕“交響樂”,現場一片繁忙景象。“今年村里早稻的任務面積是300畝,用上機械后,不到一周時間就可以完成田地的平整翻耕了。”駕駛旋耕機進行翻土作業的吳敬清告訴筆者,村里新引進的旋耕機每臺每天大約可以耕地25畝,比較傳統的拉犁方式,極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讓春耕作業變得又快又好又省錢。
“相比以往的人工作業,采用全流程機械化,每畝地平均可以節省500元左右。”村里的農技人員表示,高速運轉的機器代替了費時費力的人工勞作,也極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在延平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三月初,村里新建成的水稻工廠化育秧點開始試運行,這座總投資110萬元、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的育秧工廠內,配備了疊盤暗化出苗車間、智能溫濕調控系統、加熱、通風系統以及專業的霧化、照明等裝置。通過育秧房進行商品化育秧,1天即可播種600斤稻種,滿足1500畝高標準農田的秧苗需求,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爛種爛秧風險,也有效提高了出苗的整齊度及秧苗品質。
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戰”,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礎。連日來,延平區各地紛紛搶抓農時整地育秧,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備耕生產工作。在王臺鎮的井窠村,種糧大戶黃承灼正通過自動育秧流水線進行播種,目前已播種育秧200余畝,同時,因為工廠化育秧的秧苗質量好,在滿足自己早稻用秧的同時,還為周邊農戶代育秧50余畝。
農技人員表示,為了更有效地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促進水稻集約化、專業化生產,近年來延平區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尤其在育秧上重點推廣工廠化育秧。工廠化育秧采用自動播種流水線,可一次性完成裝盤土、澆水、播種、覆土、疊盤等自動化流程作業。這樣一條流水線,一般播種一天可供150-200畝的大田用秧需求。同時,育一畝秧地可供大田機插面積70-80畝左右,是人工插秧秧地的5到8倍。通過機械化作業,既減輕農戶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種植成本。
據悉,日前延平區早稻陸續開始播種育秧,確保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為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李韌筠 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