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政府辦公室聯合組織開展“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第十六場新聞發布會在泉州市政府會議中心舉行。泉州市在農業農村系統上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守底線、攻重點、創特色、樹品牌,統籌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三農”各項事業取得扎實成效,多項工作在全省走前列、在全國獲推廣。主要體現在穩產保供、現代農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四大方面。
新聞發布會現場 許澤龍 攝
聚力穩產保供,農業生產能力得到新提升
泉州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不斷鞏固提升。2023年,全市完成糧食面積131.54萬畝、產量51.12萬噸,實現糧食生產“六連增”;茶蔬果菌全面增產,肉蛋奶產量突破30萬噸。
在守牢“米袋子”方面:泉州市堅持“筑良田、穩面積、增單產”三向發力,出臺糧食生產保供措施23條。全省首創“糧-菜”輪作旱稻新模式,2023年示范種植3995畝,今年將擴大推廣到1.2萬畝,實現旱地種出“稻花香”。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全市建成36個農業種質資源庫、13個農作物良種示范基地,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68%。
在拎緊“菜籃子”方面:響應“吃得飽還要吃得好”的群眾期盼,緊抓質效升級,確保重要農產品市場量足質優。大力實施種植業、畜牧業、屠宰加工業3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加快產業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建設。目前已建成設施大棚8.2萬畝、優質農產品標準化基地146個,擁有5家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和5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99.32%,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突出提質增效,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新亮點
泉州市通過筑平臺、延鏈條、打品牌,持續實施鄉村產業發展十大行動、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4222”工程,構建“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已打造出2個農業產業“百億強縣” 、15個“十億強鎮” 、24個“億元強村”。
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方面:堅持“優一產、壯二產、強三產”,大力推進種養加、產銷供、農文旅一二三產多元融合。安溪鐵觀音被確定為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晉江胡蘿卜、永春蘆柑等7個農產品被確定為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烏龍茶、龍眼荔枝等6大產業列入省重點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名錄;建成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113個。成功創建2個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1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6條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全市十個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以茶葉、水果、食用菌、蔬菜、畜牧等產業為主體,食品加工業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在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構建方面:堅持規模化、機械化、生態化、數字化發展現代農業。出臺現代設施農業發展15條措施,大力推進設施種植、設施養殖提檔升級,僅生豬養殖業三年來新改擴建規模場19家,可新增生豬存欄21萬頭。出臺“機械強農”措施,培育48個農機服務組織,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16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69.59%。開展耕地土壤改良260萬畝次,確保化肥、農藥使用量逐年遞減2%以上。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建成13個省級以上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截至目前,已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和16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聚焦試點引領,和美海絲僑鄉展現新面貌
泉州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深化“串點連線成片”示范建設,開展示范村梯次創建、示范線整合提升、示范鎮整鎮推進、示范片區融合發展等“四大行動”,打造“縣強、鎮興、村富”的城鄉融合發展泉州樣板。全市有13個鄉鎮、146個村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鎮創建名單。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方面:統籌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和鄉村“五個美麗”等專項建設行動,項目化、清單化推進“一革命四行動”提升、農村基礎綜合服務設施提質等五大類重點項目建設。2023年,全市完成投資83.5億元,在全省考核中綜合排名位列第二名。打造100個市級美麗宜居村莊、評選出600個鄉村“五個美麗”建設優秀案例,其中11個案例入選全省典型。
瞄準改革賦能,富民強村水平邁上新臺階
泉州市聚焦農村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創新舉措、多向發力,走內生型鄉村振興之路。全市1個縣2個鎮21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在農村改革試點先行方面: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先行先試破難題。針對農村部分村民住房無地可批的問題,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村民集中建房指導意見,在惠安、晉江、南安等5個縣市、24個村組織開展試點工作。針對農村新業態用地空間受限問題,率先出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管理規定,有效盤活沉睡資源;晉江市被列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針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程序品種要求不夠規范問題,在南安、晉江省級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將著力建設全市統一的泉州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推動農村產權流轉全部進場交易,進一步促進農村資產資源增效增值。
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方面:通過產業拉動、就業帶動、政策撬動、金融促動,多措并舉讓農民“腰包”鼓起來。培育53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等聯農帶農經營模式,帶動農戶達83.68萬戶。每年培訓高素質農民約2.5萬人次,組織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10萬人次以上。支持“互聯網+農業”、農村電商直播、庭院經濟等鄉村新業態,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落實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幫扶“1338”機制,保障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推廣“鄉村振興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創新“生豬價格期貨”、農作物氣象巨災保險等新型農業保險,滿足農民適度規模經營融資需求,降低經營風險。2023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596元,連續18年位居全省第二。
接下來,泉州市將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主線,以確保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拓展鄉村振興“點、線、面”載體建設,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不動搖,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加快建設泉州特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許澤龍 陳煥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