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政和縣打造“農事城辦”驛站探索基層治理和社會服務新模式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加速,農村人口大規模進城務工定居,外出黨員群眾回戶籍鄉鎮辦事的路途變遠、難度加大。緊盯外出黨群跟蹤服務的薄弱環節,如何轉變政府職能,適應城鎮化進城黨群的美好生活需要,已成為人口流出鄉鎮黨委政府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近年來,南平市政和縣外屯鄉以“公共服務跟進城,群眾辦事不回村”為出發點,創新打造“農事城辦”紅色驛站,讓進城黨群辦事更便捷、更舒心、更滿意。
突出“城辦”特色,搭建服務平臺,讓進城黨群辦事有地方。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作為聯系黨員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群眾在哪兒,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就得延伸到哪兒。外屯鄉位于政和縣東部,距城關20公里,戶籍人口1.38萬,常住人口3000余人,另移居政和縣城關4397人,占比32%,其中黨員224人,占比45%,“農事城辦”需求與日俱增。近年來,外屯鄉注重堅持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延伸建設,遵循“就近、便民、實用”原則,在進城黨群生活集中、交通便捷的城關東門區域設點布局,打造了1個“農事城辦”服務平臺,構建“15分鐘便民服務圈”,有效解決進城黨群辦事“來回跑”問題;同時,為補齊異地服務短板,依據黨群聚集分布現狀,在縣內設立石屯和鐵山2個異地鄉鎮服務點,縣外依托在外鄉賢設立5名“紅色驛使”開展“委托式”代辦服務,基本形成以外屯鄉便民服務中心為主體、“農事城辦”紅色驛站為重點、異地鄉鎮服務點與“紅色驛使”為延伸的多域聯動服務格局?!稗r事城辦”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抓手,將鄉村服務窗口前移進城,變“群眾回鄉村找干部辦事”為“干部進城為群眾服務”,充分發揮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密切了黨群關系。
立足“農事”需要,優化服務內容,讓進城黨群辦事更便利。“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農事城辦”的核心是“農事”,就是農村的事、農業的事、農民的事。近年來,外屯鄉始終把正出發點,充分調研進城黨群的“農事”需要,不斷充實“城辦”服務事項,為進城黨群提供集學習教育、便民服務、志愿援助等綜合性服務。開展政務服務,梳理建立涉及民政、殘聯、國土等11個大項40余個小項社會服務事項清單,做到一般審批事項“一站式”辦理,2023年來共接待群眾來訪咨詢8510人次、受理辦結申請事項415件;開展學習教育,以拉家常、講故事形式邀請專家學者講授農業產業種植技巧、解讀鄉村振興優惠政策等,共開展送“課”進城活動等175次,受眾7400余人次;開展衛生服務,提供就業招聘、家庭醫生簽約、醫社保繳費、重大疾病補助辦理等服務事項約1500件;開展法律服務,以“流動警務室”為載體,在現場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普法宣傳等服務103次,順利調解群眾糾紛17起;開展就業服務,舉辦技能培訓課、招聘會和鄉賢座談會等94次,搭建技能提升、就業創業、人才交流平臺;開展志愿服務,經常性與團委、婦聯、民政辦等多部門聯合開展環境整治、送藥上門、點亮空巢等志愿服務500余次。“農事城辦”作為基層治理與社會服務的切入點,有效保障了進城黨群的民主權利和美好需求,進一步促進了城鎮化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
著眼“服務”水平,改進干部作風,讓進城黨群辦事更滿意。基層黨員干部是黨的“形象代言人”,群眾的關切在哪里,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往哪里用力,才能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細落小落實。為確?!稗r事城辦”紅色驛站運行常態化、規范化,真正做到從行動上、感情上切近進城黨群,外屯鄉實行“鄉干部駐點辦公+村干部定時辦公+站所(辦)定時集中服務”運行模式,常駐鄉負責人1人,村(場)輪值2人,鄉站所(辦)每周進城集中服務2次,讓干部服務多“進城”,群眾辦事少“走路”。實行“線上預約+線下辦理”便捷模式,進城黨群可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預約、咨詢,切實簡化黨群辦事流程,提高服務黨群效率。實行“志愿者+”服務模式,組建“農事城辦”巾幗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隊以及黨員先鋒隊等志愿隊伍共80余人,針對性聯合開展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實現多元力量服務黨群。同時,強化制度保障,在“農事城辦”服務工作中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度、責任追究制等制度,規范辦事程序,明確辦事項目,制定為民辦事服務指南,并通過年度考核、群眾測評、監督投訴等方式對“農事城辦”干部定向考核,考核結果運用到評先評優等合理激勵機制中,有效激發干部干事積極性。2023年以來,4名村干部被通報批評,1個村黨組織獲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群眾辦事滿意率100%?!稗r事城辦”作為干部作風轉變的突破口,是提高鄉村干部工作效率的有效抓手,干部實現了從“坐機關”到“跑一線”的服務角色轉變,增強進城黨員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密切了干群關系。(呂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