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更好引導廣大群眾和海內外泉籍人士,投身和美海絲僑鄉建設,由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鄉村振興局聯合主辦,中國網海峽頻道執行,開展“鄉村振興泉州故事”之“返鄉記”主題宣傳,以各領域優秀人士返鄉促進鄉村振興為主線,深入到泉州各縣市區各鎮村,講述華僑、企業家、藝術家等群體推動鄉村建設、構筑和美鄉村的“鄉村振興故事”,營造社會大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盛夏時節,踏入晉江內坑鎮黎山村,只見村道寬敞整潔,四周綠樹成蔭,村中黎湖靜謐,湖畔、茶室、釣魚臺等錯落有致,一派“村莊秀美人歡暢”的景象。2021年以來,黎山村連續獲評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村、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晉江市人居環境整治試點村等等稱號。
黎山村航拍 黎山村供圖
難以想象,2018年以前卻是大相徑庭:當時黎山村被定為軟弱渙散組織、薄弱村,是內坑鎮眾多鄉村里的“差生”。短短五年,從“薄弱村”逆襲為“先進村”,與在外辦企業的黎山村村民張蓬杰回到故鄉、參選村書記崗位的決定息息相關。
“村財五年增長了百倍”
張蓬杰大學學的計算機系,多年從業讓他具備豐富的軟件研發經驗,后來結合電商倉儲領域,事業正值蒸蒸日上時,在內坑鎮領導多次鼓勵和邀請下回到黎山村參選村書記,2018年他正式被推選為黎山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前張蓬杰早有耳聞黎山村“沒多少村財”,豈料上任后一查,村賬上只剩17000元,不僅如此,更糟糕的是,還欠著將近600萬的巨額外債。這對于剛剛“更換人生賽道”的張蓬杰來說,用他的話簡直“整懵了”。
冷靜下來后,張蓬杰覺得,既然“攤上事了”,就得去面對,去“攻堅克難”。當時,每個村每年村財收入要求不得低于5萬元,這是亟待解決的首個“難關”。
張蓬杰迅速召集兩委成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解決方案。他將人員細分為三個小組,分別負責調取村集體收入項目的協議、梳理債務并理清緣由、以及查清集體資產是否被占用。
經過梳理,他們發現一個顯著的增收點:一家私立幼兒園租用村里小學的場地,該場地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操場面積340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5.7萬元,租期10年,但租金逾期未繳。按照合同,租金逾期村委會有權要求幼兒園搬離,于是張蓬杰通過村委會下發正式文書,要求該幼兒園將使用權歸還給黎山村。
此舉立即引起了幼兒園經營者的重視,不僅欠款很快補齊,而且雙方經過協商,達成新協議:租金翻一倍,租期從原來的10年縮短為5年。這一調整不僅解決了村財的燃眉之急,而且村財收入就超出一年5萬的要求。
“做生意要趁熱打鐵,治理鄉村亦是如此。”張蓬杰說。緊接著最重要的難關就是如何移平“巨額外債”這座“大山”,“新官上任三把火”,張蓬杰緊鑼密鼓的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實施土地流轉。為了使土地利用結構更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結構進行調整。將分散在每家每戶的零星土地集中起來,形成了一片片規?;?、連片化的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改造面積961畝。其次,因地制宜發展辣椒種植業,打造“一村一品”農產品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依靠土地流轉,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實際新增超50萬元。2023年,黎山村辣椒獲評泉州市級“一村一品”。
黎山村高標準農田航拍 黎山村供圖
開發黎湖周邊。在黎湖湖畔這片270畝土地上,建設一個集休閑、娛樂、教育于一體的農場,聯合周邊農戶,引入第三方公司共同合作經營,種植各類水果開發采摘業,增設茶室、燒烤屋、釣魚區等多個休閑設施,吸引游客休閑集聚。
改造閑置廠房。張蓬杰將目光投向村里的閑置廠房,將廠房進行改造升級,并與村莊經聯社和村民共同出資,合作建設黎山村中心菜市場。其中,村莊經聯社出資50萬元(整體預算為250萬元),占股30%,在服務周邊群眾的同時增加村財收入。
打造“拖鞋產業園”。結合村里的拖鞋產業,張蓬杰通過盤活低效用地資源,將38戶村民的低效廠房進行聯合改建,打造“拖鞋產業園”。這個產業園不僅整合了拖鞋產業的供應鏈,還拓寬了產業銷售渠道。預計該項目將整合80余畝工業用地,建設24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為村集體新增50000平方米的固定資產。
拖鞋產業園效果圖 黎山村供圖
建設商住綜合體項目。張蓬杰緊跟市場趨勢,提議將代征回購的一塊村集體用地用于建設商住綜合體項目。依托黎山村的區域產業優勢,黎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獲地并推進黎山花苑項目,預計2024年10月完工。屆時,村集體將獲6100平方米商場及37個車位,預計新增資產4000萬元。這些資產將用于建設拖鞋產業配套園,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0萬元以上。
立足黎山村資源,張蓬杰幾乎是使出渾身解數,在“方丈之間輾轉騰挪”,對內整合資源,對外積極跑項目,要資金,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從2018年至今,五年時間不僅填平了外債,而且村財增長了百倍以上。
“原來咱村顏值這么高”
“我在這村里生活了大半輩子,親眼見證了這巨大的變化,原來咱村也這么好看!”黎山村一位老人家激動地說到。
黎山村黎湖公園一隅 黎山村供圖
黎山村擁有眾多小微企業共計122家,其中包括了小吃店、理發店、小超市等多樣化的經營場所。其中包括80余家拖鞋產業。長期以來,由于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它們被隨意堆砌在村莊的角落,整個村莊環境臟亂不堪。很多過往行人車輛不得不繞道而行。
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張蓬杰提出了解決方案:村里統一處理垃圾,并合理收取衛生費。但是,萬事開頭難,因為增加經濟負擔,不少村民及企業廠家對這個“新政策”心存抗拒。對此,張蓬杰迅速組建了一個由村兩委成員構成的專項小組,加強村莊的巡邏監督,對違規傾倒垃圾的行為進行處理。
后來,隨著時間推移,大家逐漸委托村里進行統一的垃圾處理。這一轉變帶來了顯著成效,第一年便籌集到了3萬元的衛生費用,至2023年年底,累計收取的衛生費用已超過37萬元。
微景觀 黎山村供圖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張蓬杰將各項衛生費用全部投入整治村容村貌,填埋旱廁、整改村道、修建棧道等等,為村民提供一個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讓黎山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從2019年至2021年,黎山村連續三年晉江市綜合考評均為拔尖村。
“黎山碗糕”蒸出了“幸福味”
將糯米浸泡至恰到好處,再精心研磨成如絲般順滑的米漿,輕輕倒入碗中,小心翼翼地放入蒸鍋。隨著蒸鍋的蓋子被緩緩掀起,一股香甜的氣息瞬間彌漫整個村莊,令人陶醉。這就是黎山村傳承千年的“黎山碗糕”。
如今,黎山蒸碗糕已被列入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傳承非遺文化,更為了凝聚群眾,自張蓬杰回鄉后,村委會每年都會在村里主辦蒸碗糕比賽,吸引村里的“高手”積極參與,也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來。
蒸碗糕比賽 黎山村供圖
蒸碗糕比賽一年比一年熱鬧的背后,除了村民們對非遺文化的熱愛和守護外,是張蓬杰將企業管理的積分制引入鄉村治理中的有效嘗試。他結合“黨建+三治融合”的創新理念,成功開發了“黎山村鄉村善治積分系統”。該系統依托“印象黎山”微信公眾號,設立了便捷的“鄉村治理積分系統”,實施“做對積分,做錯扣分”的管理原則,以此激勵村民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與治理。
每積累1分相當于獲得0.1元的實際價值。村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和貢獻包括村委會主辦的活動參與度、構建美麗庭院等等,來累積積分,并在“黨建+”鄰里中心的便民積分驛站中兌換油、米、牛奶、洗衣液等30余種生活用品,這一制度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們的參與熱情,村民們開始積極走出家門,紛紛從鄉村建設和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熱情的“參與者”。
美麗庭院授牌 黎山村供圖
另外,黎山村委會還特別關注老年人,尤其重點關懷殘疾人以及患有高血壓、低血糖、慢性病、糖尿病、慢阻肺等病癥特殊人群。還聯合第三方企業,舉辦健康講座,為年長者集體過生日等活動。同時,建設“黨建+”鄰里中心衛生健康服務站,設有全科診室、專家巡診點、健康小屋、治療室、公共衛生室、藥房等場所,還有內坑衛生院、晉江市第二醫院(安海醫院)等相關醫護人員坐診。6月30日上午,張蓬杰還誠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名醫專家走進黎山村“黨建+”鄰里中心”,為村民們提供免費健康咨詢。
義診 黎山村供圖
“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張蓬杰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回到家鄉,就義無反顧,今后,他將不斷探索鄉村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確保鄉村振興的成果能夠真正惠及到每一位村民。(林婷 林錦旺 曾勇 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