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印發,閩臺融合發展站到新的起跑線上。近一年來,閩臺各領域融合發展持續推進,福建積極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讓臺胞在福建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為立體呈現福建在擴大民間交流,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的新作為、新成效,中國網海峽頻道策劃推出“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主題系列報道,一幅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并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閩江畔好風光,紅瓦屋檐青山間。一派恬美的村鎮——福州閩清雄江鎮,清新江風中蘊含著若有似無的咖啡香氣。自馬祖引進的小柒咖啡坐落在此,店內人頭攢動,慕名而來的顧客無不對咖啡師的手藝贊不絕口。備受贊譽的咖啡師卻是年約五十的本地村民翁振美和張寶釵。
談起在小柒咖啡上班的緣由,翁振美笑著答道,“因為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引來了許多的臺胞在這里創設企業,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馬祖·小柒咖啡屋中擔任咖啡師的翁振美和張寶釵 陳思佳 攝
近年來,閩清以鄉村振興為抓手,著力推進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構筑鄉建鄉創人才“第一家園”,并在人才“引、育、留”上下功夫,走出一條獨特的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新路。通過打造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吸引臺青臺企入駐,實現兩岸人才“互學共享、互通共建、互合共創、互融共富、互惠共贏”,充分發揮臺青臺智,奏響“鄉創搭臺,文旅唱戲”的鄉村振興新曲。
打造臺青“家園” 共建“閩江樂游”
木質裝潢,窗明幾凈。會客室、文創展示區、研學培訓基地......約1500平方米的建筑里五臟俱全。這里正是閩清雄江對臺窗口和兩岸交流平臺——集“辦公+食宿+生活+發展”為一體的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兩岸鄉建鄉創有志青年皆在此匯聚,用紙筆、用經驗、用創意、用汗水書寫閩清鄉村振興新篇。
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內臺青村民共商鄉村建設
說起海峽鄉建鄉創家園的故事還要回到2018年,那年臺青曾芝穎機緣巧合下參加了閩清雄江舉辦的海青節美麗鄉村設計大賽,從此與閩清結緣。2019年,她帶領團隊來到閩清雄江鎮梅雄村開展閩臺鄉建鄉創陪護式服務,開啟了閩臺融合發展的合作模式。
“作為一名來閩創業臺青,閩清給了我足夠的安全感、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曾芝穎說,在與雄江鎮黨委、政府的合作中,她充分感受到當地政府對于閩臺鄉建鄉創工作的決心與誠意,閩清便成了她心中的“筑夢地”,為讓更多臺青加入到閩臺鄉建鄉創中來,她萌生了打造承載兩岸青年夢想心靈港灣的想法,在閩清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就此誕生。
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升級完成后,經過深度的整合運營,現已“成長”為曾芝穎所預期的兩岸人文交流中心、產業孵化基地,讓臺青臺企能夠快速了解閩清,融入當地生活,成為真正的臺青家園。如今,已吸引臺灣團隊95支、臺灣人才368名到訪,先后接待臺灣青年29680人次,有14家臺企入駐閩清雄江,涵蓋民宿、設計、商貿、餐飲等多個領域。
據雄江鎮鎮長陳學玲介紹,雄江鎮立足“閩江第一鎮”目標,以“小眾”“慢活”“低耗”為導向,創新“微整治、微改造、微調整”全域整治模式,全面梳理盤點本級可利用的公建房、閑置農居等資產,與本地團隊組成聯合體,運用“低造價改造、低密度開發、低成本運營”的理念,開展三類農房改造、公共空間打造等。
目前,雄江鎮已完成海峽鄉建鄉創家園、長者食堂、100號村民會客廳、鄉見江邊邊精品民宿、水天一色民宿、橄欖湖大小院等項目。曾芝穎還發揮在臺資源,邀請專家、大師等深入閩清各村入戶調研,梳理鄉村資源稟賦和挖掘人文歷史、民俗活動、特色產業等,將進一步繪亮雄江庫區底色。
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是福州全力推動的大課題。雄江也在不斷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解題路徑。“雄江鎮沿著兩岸人才融合發展路徑,著力塑造全域旅游新發展格局,打響‘閩江樂游’名片。”雄江鎮鎮長陳學玲說。
以“情”促融 臺青村民俱歡顏
微風習習,碧波蕩漾,這是閩清雄江閩江畔,誰曾想這里過去網箱遍江。1989年由于水口庫區建設,梅雄村舉村搬遷,全村從“水下”搬到了“水上”,庫區養殖曾經是雄江的主要產業之一。為保護閩江生態環境,2024年,雄江啟動水口庫區養殖網箱清退工作,全面清退轄區流域內10萬多平方米的網箱,完成了從小漁村到“小洱海”的華麗轉變。
網箱清退,曾經“靠水吃水”的村民何去何從?雄江鎮提交了一份閩臺鄉建鄉創答卷,通過引入臺灣團隊,將原來單一的產業結構變成多元化,為村民的就業創業帶來“第二春”。
雄江鎮長者食堂旁的空地上,馬祖·小柒咖啡店飄出陣陣香氣,咖啡師翁振美站在咖啡機前,研磨咖啡豆,過濾咖啡液......,不多久,一杯醇香咖啡便新鮮出爐。她嫻熟的操作讓人難以將她與過去網箱養殖的家庭背景相聯系。
網箱清退后,翁振美的家庭收入受到影響,“海峽鄉建鄉創家園為我提供了咖啡師的培訓,培訓合格后,還將我安排到小柒咖啡上班。”翁振美的笑容中充滿著對政府和海峽鄉建鄉創家園的感謝,這份新工作給她每月帶來幾千元的收入,為她的生活增添了“新”意。
“以人為中心,服務本地村民是我們的出發點。”海峽鄉建鄉創家園負責人曾芝穎說,通過鄉建鄉創平臺為村民帶來就業創業機遇,幫助傳統養殖戶、種植戶轉產轉業,培育一批咖啡師、甜點師、文創師等技能人才和一批民宿主理人等公共管理人才,帶動60余人就業。
鄉村蝶變,吸引鄉村青年返鄉創業。“引入臺灣鄉建鄉創團隊后,小鎮的風貌大變樣,吸引了很多游客來此旅游打卡,我也乘著‘鄉建鄉創’的東風,委托臺灣團隊免費幫我設計店招、指導空間布局。”許劍琳是閩清本地人,也是機車騎行愛好者,原本在浙江工作的她,前年偶然騎行至此,被這里的秀美風光所吸引,同時村莊的新面貌也讓她看到了這里的發展潛力,于是這位三胎寶媽毅然決然落地創業——創辦良速機車俱樂部。她在海峽鄉建鄉創家園一層開設輕食店,很快成了良速機車俱樂部車友和游客的打卡點,“生活比以前外出打工更穩定,收入也蹭蹭上漲。”許劍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期待。
游客在雄江游玩
“我們通過打造海峽鄉建鄉創家園,將臺青臺企引入雄江鎮,為雄江發展出謀劃策,建設主題街區,吸引13個臺灣品牌、14家臺企,攜手村民打造具有地方的產業特色。截至目前,雄江鎮的民宿突破15家,農家餐廳、農家雜貨鋪及攤位新增28個,實現差異化謀劃,新業態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陳學玲說道。
據初步統計,雄江鎮年吸引游客65萬人次,單日人流量峰值達18700人,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讓村民“錢袋子”鼓了起來;2023年地方財政收入達2908萬元,較2021年增長2.55倍,小鎮事業發展蒸蒸日上。
雄江鎮風光
“2023年,閩清作為福州唯一樣板縣、福建三地之一,入選全省首批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閩清縣城樣板更新項目在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評比中獲得第一名。”閩清縣臺辦主任黃聲模表示,未來,將持續貫徹落實“126”機制,即保障每年舉辦1場海青節專場活動、2場設計大賽、6場青年接洽會,深化兩岸青年團隊交流合作,推動臺青登“陸”,鄉音傳“島”。進一步發揚“雄江經驗”,協助規劃中的鄉建鄉創研學項目,立志以雄江為杠桿撬動全縣乃至全省鄉建鄉建工作,讓閩臺融合之花綻出最美的姿態。同時,充分利用好閩清獨特的張圣君祖殿這一寶貴資源,結合非遺“游田了”活動,邀請臺灣信俗文化愛好者等來閩、梅參觀交流,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為兩岸文化交流注入新動力、增添新亮點。(陳思佳 陳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