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建四局承建的廈門新會展中心-展覽中心Ⅰ標段項目全面交付使用。第63屆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制藥機械博覽會在此舉辦,吸引1500余家海內外展商參展,展出大小制藥相關設備超一萬臺套,是廈門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展會。
“迎風破浪,海濱起揚”以鋼構為骨勾勒文化地標
從空中俯瞰,廈門新會展中心靜靜矗立岸邊,閩南大厝似的屋頂一列排開。香檳灰與磚紅色的金屬屋面,配上“燕尾”“曲脊”“重檐”等閩南元素,別有一番韻味。建設者以鋼筋鐵骨勾勒出“迎風破浪、海濱起揚”的壯麗景象,烘托“又見大厝現藍海,恍若白鷺落九天”的詩意氛圍。
廈門新會展中心屬省市兩級重點工程,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會展綜合體,由展覽中心、會議中心、展覽配套以及地下室組成。展覽中心由展廳、登錄廳以及中央廊道構成。其中,展廳地上3層,檐口高度21-23米、最大高度55米。其中,由中建四局承建的廈門新會展中心-展覽中心Ⅰ標段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9.78萬平方米,由1個多功能展廳、6個標準展廳及2個會展配套倉儲用房等組成。
廈門新會展中心投用后可滿足各類展覽、宴會、活動、演藝等多功能使用要求,也將進一步完善福建省會展基礎設施,吸引國際國內高規格展會落地,服務城市實體經濟和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精細管理 執行有力”以匠心品質打造精品工程
廈門新會展中心作為全省最大的會展中心和國內唯一面朝大海的大型會展中心,項目的建設過程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項目團隊踐行精細化管理,成立節點沖刺先鋒隊、技術難點攻堅隊,用“線路圖”“進度表”建立“掛圖作戰”工作機制,推動項目建設又穩又快。
項目金屬屋面為閩南古厝式雙脊雙曲及單脊雙曲造型,由于項目位置臨海,屬臺風多發地區,金屬屋面按照抗超級臺風標準設計,抗風壓要求高。項目建設團隊采取BIM模擬技術進行預分析,通過同濟大學風洞試驗驗證設計理論可行性,編制金屬屋面施工方案26個,邀請專家進行方案論證2次,召開5次金屬屋面板型確定會,并開展6次抗風揭試驗,最終確定項目金屬屋面采用360度無限制熱膨脹雙立邊咬合系統,確保金屬屋面整體構造達到設計要求。
項目地下水位高、地質條件復雜,項目團隊綜合考慮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經過多次調查研究、專家論證,最終攻下一項項技術難點。克服沿海回填地質、臨近地鐵保護區作業等復雜地質條件,120天完成萬根工程樁施工,80天完成展廳底板施工,70天完成5.8萬噸鋼結構主體施工。
建設過程中,項目大量應用鋼結構,屋蓋鋼桁架重達3.5萬噸,屋蓋鋼桁架約100榀,展廳凈跨度最大長108米,這些對屋蓋鋼桁架施工提出了挑戰。項目團隊創新采用滑移胎架結合原位吊裝技術,通過搭設可移動式胎架與履帶吊吊裝桁架相結合的方式安裝屋蓋鋼管桁架,提高作業人員安全,提升鋼結構施工質效,為后續工作提前介入打下堅實基礎。
“綠色發展 智慧建造”以科技手段賦能行業發展
項目建設全過程踐行新發展理念,依托智能建造管理平臺,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從數據采集、數據歸納、數據分析多方面開展數字化管理,助力工程建設提質增效。
為保障安全生產,項目團隊通過研發安全自動化監測平臺、強化安全培訓、建立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兩個機制”,設立安全教育基地和微型醫療站、消防站等方式,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項目秉承綠色低碳理念向綠而行,采用了與傳統的幕墻材料相比,可持續、耐候性、隔音性、保溫性和抗震性更占明顯優勢的UHPC幕墻系統,約8萬平方米。工程量大且板面平整度要求高,且鋼結構“米字型”玻璃幕墻部位造型復雜,多專業協同深化要求高。項目團隊運用BIM技術及三維掃描技術輔助幕墻開展參數化設計,應用數字化加工流程,將BIM深化成果有效落地至現場,確保現場安裝準確率。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自主研發一種可三維調整裝配式UHPC幕墻單元系統及安裝方法,有效提升板面平整度的合格率和整體質量水平,已獲國家級專利。
“紅色領航,精誠尖兵”以高標準黨建擦亮企業名片
圍繞集團“建證”黨建品牌工作要求,項目黨支部設立“黨建+企業”模式教育基地,打造對外展示、宣傳的平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鄭學選等各級領導先后到基地調研指導50余次。
建設期間,承辦體育文化與會展建筑觀摩會、關愛留守兒童“百場宣講進工地”等省市級以上活動近10場。聯動派出所、醫院、學校等屬地單位開展消防演練、健康義診等志愿活動40余場,為項目生產凝聚合力。建設情況多次亮相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等媒體平臺,擦亮企業“精誠”名片。
依托“馬仁剛勞模創新工作室”,加大項目骨干培養力度,積極提煉高質量科技成果,累計獲得“龍圖杯”全國BIM大賽一等獎、“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重點項目成果應用示范工程”等國家級榮譽近10項,省市級獎項10余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0項、發表論文17篇、完成省級工法3項,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會”八方來客,“展”精誠風采,中建四局深耕一方厚土,“筑”力一方發展,煥新城市文化地標。(林明蝦 吳昕怡 吳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