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2023年年初推出“十五條”舉措后,平安銀行再次推出《關于支持實體經濟的若干措施(2024)》(以下簡稱《措施》),包括18條具體舉措,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平安銀行強化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支持實體經濟委員會的統籌作用。行領導班子作為委員會成員,統籌全行支持實體經濟工作的戰略規劃、政策支持、資源配置、業務推動,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工作質效。同時,深化黨業融合,強化黨建引領,將支持實體經濟工作成效納入各機構的黨業融合考核評價。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冀光恒表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發展的重要支柱。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機構的天職和使命,要在實際工作中踐行金融服務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提高政治站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 提升客戶服務質效
《措施》首先指出,平安銀行將持續優化行業布局,重點聚焦新興產業。推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等新興產業;提升實體經濟客戶經營能力,加大制造業、綠色、科技金融、涉農等領域推動,以客戶為中心定制化打造多元化產品服務體系,創新產品模式;加大普惠貸款投放力度,拓寬客群經營廣度,發揮二級分行、縣域支行的輻射能力;構建科技金融經營體系,打造線上+線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方案;主動讓利實體,深化制造業、民營企業、小微客戶經營,給予利率優惠、靈活還款等優客政策傾斜,降低客戶融資成本、減輕還款壓力。
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較強自主創新力,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為此,平安銀行深入貫徹國家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戰略部署,創設科創貸等專屬產品,加強對初創企業的孵化和扶持。
發揮產品創新優勢 賦能客戶經營場景
平安銀行表示,將充分發揮產品優勢,積極加速金融產品創新,主動賦能實體經濟客戶經營場景,運用科技、數字手段,助力中小微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措施》第八至十條指出,首先,平安銀行發揮供應鏈、支付結算的特色優勢,助力產業穩鏈、強鏈。截至2023年末,供應鏈金融融資發生額13331.85億元,同比增長14.1%,“星云物聯計劃”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發生額累計超1萬億元;其次,發揮跨境五大金融賬戶體系優勢,支持中小外貿企業進出口貿易,為跨境業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第三,升級數字金融能力,持續推動產品和業務流程優化,通過加強數字化平臺能力,簡化線上化流程,通過數據直連提升貸款時效與客戶體驗。
持續優化風險政策 平衡好發展與風險的關系
平安銀行深刻認識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只有持續強化風險政策,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才能為實體經濟的行穩致遠保駕護航,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具體來看,包括四項舉措:一是依據發展新質生產力主線優化風險政策,多管齊下支持實體投放。支持醫藥、電子、汽車等制造業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和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項目;二是加強區域內的特色行業、重點行業的引導。針對分行所在區域的經濟特點、資源稟賦,引導分行開展符合當地特色的重點業務,支持區域經濟發展;三是升級普惠風險模型及系統,強化科技賦能。全面支持普惠型小微企業多樣化信貸需求,提升服務質效;四是積極促進全社會消費回溫,圍繞新車、二手車、住房按揭等領域,支持大型實體及經銷商集團等優質經銷商業務,持續助力大消費優質產業發展。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平安銀行對公客戶數75.40萬戶,較上年末增加13.81萬戶,增幅22.4%;專精特新合作客戶數較上年末增長160.5%。此外,平安銀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決策有關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部署,根據監管要求和市場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按揭貸款政策,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
重視專業隊伍賦能 加大政策及資源支持力度
長期以來,平安銀行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人才隊伍建設、資源支持等方面切入,持續升級隊伍能力,加大政策及資源支持力度,多措并舉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措施》第十七、十八條指出,平安銀行進一步加強打造專業化經營能力,組建總分聯合戰隊,發掘戰略客戶的實體經濟貸款需求,賦能分行突破重點領域的重大項目,積極探索服務實體經濟客戶的新模式;同時,加大政策及資源支持力度,平安銀行構建體系化FTP補貼機制,升級考核權重,優化工作流程,加大審批前置等支持力度,完善制度體系,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截至2023年末,平安銀行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不含票據融資的小微企業貸款累計戶數103.22萬戶,其中貸款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戶數占比83.9%,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占絕對主體;貸款余額5720.8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3%;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累計發放額4039.43億元,民營企業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7%。
未來,平安銀行將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普惠民生的初心使命,繼續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穩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中,彰顯責任、體現擔當,為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