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升級,閑置僑厝活化利用,渡口村道提升改造……“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福州長樂區持續推進“三問于民”工作法走深走實,一幕幕有目共睹的美麗蝶變,正在長樂全域精彩上演。
全面暢通渠道 傾聽群眾需求
“團結小區11座垃圾分類屋旁污水外溢,影響生活環境,希望得到解決。”團結小區住戶在“樂聚力”平臺上留言。
“建議在新街自然村片區加裝路燈,提升夜間出行安全感;建議新街自然村卓溪里周邊區域進行全面整治,修繕路面,營造優質生活環境……”東關村居民在村民代表大會上紛紛反映。
“我住的這個小區缺乏健身器材,每次想健身只能去周邊小區、公園蹭設施,太不方便了,希望社區能滿足我的需求。”景美小區居民在民情懇談會上提議。
健身器材成功引入景美小區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面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吳航街道堅持“三問于民”工作法,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激發居民“自治力”,持續拓寬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渠道,依托線上線下雙軌訴求收集機制,通過“樂在線”“樂聚力”、社區信箱、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等線上反饋平臺,“鄰里茶敘室”“黨建聯盟室”“民情留聲墻”“民情懇談會”等線下交流活動,讓群眾有意見隨時提、有想法盡管講、有不滿大膽說,一線掌握居民的需求和問題,收集形成“需求清單”。
“以前居民樓內外大事小事都只知道找樓長反映,現在,這些線上反映的渠道可太多太有用了,有問題再也不擔心找不著地方反映了。”團結小區居民王女士表示。
居民按需“點單”反饋問題,街道及時“接單”精準服務。收到居民的反映后,針對小區環境問題,社區立即通知包片干部趕到現場查看情況并聯系有關工作人員進行處理,有效提升小區人居環境。針對居民加裝路燈、修繕路面、增設健身器材等需求,社區廣泛開展調研,在黨建聯建成員的支持下一一落實建議,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從惠民生、順民意出發,著眼于居民多層次的需求,吳航街道充分發揮在職黨員、熱心群眾、愛心商家等多元主體自治作用,逐一對照“需求清單”,轉換形成“服務清單”,推動大事小事急事難事分類處置、限時辦結。
接下來,吳航街道將繼續通過線上線下多個意見反饋渠道,積極傾聽群眾的需求和建議,創新工作思路精準服務,助推民生項目辦好辦實。
盤活僑鄉資源 助推鄉村振興
“過去,這里就是一座沒人住的老房子。現在村里把它修建成了我們村的村史館,可受歡迎了。”自從航城街道洋嶼村動工修建村史館,村民們就對這一古厝修繕項目贊不絕口。
走進洋嶼村村史館,極具地域特色的磚木民居結構映入眼簾,館內滿墻的展板、畫報生動地向來訪者講述著村莊的發展變遷和歷史文化故事。洋嶼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鄭通清告訴記者,這里原本是僑民的閑置故居,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
村民在洋嶼村村史館參觀
“不如在這修個村史館,平時多組織青少年來參觀,幫助他們學習家鄉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把它改成圖書室吧,讓孩子們放學后也有地方看書學習。”“這老房子很有我們當地特色,希望修繕之后還能保留它原有的建筑風格。”聽說“老屋”要翻新,不少村民積極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問計于民”汲取群眾智慧,最終,村兩委在多番溝通征得房主同意后,決定延用傳統工藝對這座閑置僑居進行修繕,將其打造成一個集村史館、家風家訓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同樣在活化利用閑置僑厝,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上狠下功夫的還有航城街道聯村村井美自然村。
井美自然村是航城街道著名的僑村,老一輩華僑漂洋過海、創業他鄉、報效故土,在家鄉建設了同濟園、王氏祠堂、曾氏祠堂等建筑。番客歸鄉起新厝,華僑建筑記錄著老一輩華僑的足跡,印刻著時代的變遷。
“要是能把這些老房子修繕一下,一定能吸引很多游客來拍照打卡。”在了解到村民的訴求后,聯村村黨總支廣泛開展調研,瞄準強村富民工作目標,依托井美自然村獨特的街區風貌和便利的交通環境,因地制宜打造擁有南洋風情的“井美遇見小巷”,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前提下統一改造建筑外立面,增加景觀互動裝飾,古石鋪地形成特色生活步行街,為村民經商增收拓寬路子。
今年1月,井美自然村這條總長231米,環境優美、交通順暢、生活便利的井美巷入選2023年福州市“十佳精美小街巷”。
下一步,航城街道將持續踐行“三問于民”工作法,瞄準目標,理清思路,及時收集群眾訴求,充分發揚群眾智慧,真正將惠民事、利民事辦到人民群眾心坎上。
強化民生保障 村道改造升級
“以前這條路堵得厲害,明明渡口就在前面不遠,車卻堵得開不進去,我們只能提著東西下車走去渡口。現在路修寬了,車輛來往順暢了,我們都可以直達渡口,出行方便很多。”家住松下鎮松下村的村民陳先生,盼路通暢盼了多年。
松下村地處長樂區最南端,村道盡頭的松下渡口承擔著擺渡長樂長嶼島、福清吉釣島、平潭嶼頭島三島島民的職能。每逢年節假日,松下渡口就會變得格外熱鬧,歸鄉探親的村民、外出游玩的青年,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然而,隨著人流和車流的激增,一系列問題也隨之浮現。
作為通往松下渡口的必經之路,松下村道路日常往來車流、人流較為密集,是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核心路段。但年久失修的水泥路面、顛簸擁堵的行車體驗等問題,使該路段成為困擾當地村民的“煩心路”,道路的提升改造一直是村民共同的心愿。
為積極回應群眾訴求,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松下鎮黨委持續踐行“三問于民”工作法,將解決松下村道路通行問題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以全面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為抓手,積極推進松下村道路通行改造。
今年正月,松下鎮黨委推行“黨建+鄉賢”治理模式,在新春座談會上召集當地鄉賢共同商議道路修繕事宜,鼓勵鄉賢積極參與家鄉建設,在場鄉賢踴躍出謀劃策、慷慨捐資,最終順利募集資金100余萬元,用于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松下村黨總支部書記林汝安向記者介紹,“此次提升改造的路段總長約500米,鋪設瀝青路面后能有效減少道路揚塵和噪聲污染,真切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和通行條件。”
3月21日,松下村正式啟動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現場機器轟鳴,攤鋪機、壓路機和大型裝載車輛在路面上來回穿梭,施工人員正忙碌地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鋪設瀝青后的路面被抬高了約十厘米,與兩側人行道齊平,極大程度上拓寬了路面。
松下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后景象
鋪下的是道路,連接的是民心。在了解到村民往返渡口的不便后,松下鎮黨委積極與福清市交通局、公交公司溝通協調,終于爭取將現有的福清公交路線延申至松下渡口,補齊松下村公共交通短板,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松下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不僅聯通了村民們的幸福生活,更暢通了鄉村振興的大道,村域道路的不斷完善,給廣大群眾的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松下渡口商品運輸更加便利,興旺周邊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未來,松下鎮還將逐步完善轄區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設施,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謀福利。